本报记者 陆泽楠 徐嘉彤 本报特约记者 柳玉鹏 本报驻俄罗斯特派记者 肖新新
编者的话:4月10日,美俄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新一轮谈判。据俄媒报道,自双方上个月的首轮谈判开始,逐步解除对俄部分领域的制裁就是议题之一。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以美国、欧盟为首的西方国家已对俄罗斯采取一系列制裁措施,制裁范围包括个人、银行、企业、货币兑换、银行转账和进出口,涉及能源、关键矿产、金融、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美欧对俄制裁的规模和其所产生的影响分别如何?哪些领域的制裁措施可能优先松动?距离美欧企业大规模重返俄罗斯市场又还有多远呢?多位俄罗斯经济专家认为,西方解除对俄制裁面临很多“先决条件”,而很多俄罗斯人仍相信,“制裁对于俄摆脱对西方的依赖是一件好事”。

图片说明:谁制裁了俄罗斯?(数据来源:大数据平台Castellum.AI)
近3万项制裁中,美国有6500项
今年1月,英国议会发布《对俄制裁(2022年2月至2025年1月)》报告,对美国、欧盟、英国及其他盟友近3年来的对俄制裁措施进行了梳理,其中一些主要内容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外长拉夫罗夫等高层官员均被美欧列入制裁名单;在金融领域,美欧将多家俄大型银行排除在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支付系统之外,冻结了俄罗斯约30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陆续将多家俄金融机构及金融领域个人列入制裁清单;此外,包括国防、航空航天、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建筑、能源、采矿、关键矿产等领域在内的公司、董事会成员及其家属均被制裁;在能源方面,美国禁止进口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欧洲则逐步禁止进口俄煤炭、原油及成品油,并对俄石油设定价格上限;在其他贸易领域,欧盟禁止自俄罗斯进口建筑材料、珠宝、黄金等,禁止向俄出口航空航天零部件及产品等;美国则禁止对俄出口军民两用设备、奢侈品、信息技术软件及服务等,禁止自俄进口珠宝、黄金、关键矿产等。
英国《经济学人》援引大数据平台Castellum.AI的数据报道称,在被西方制裁的目标国家中,俄罗斯受制裁数量最多,甚至超过其后6个国家(伊朗、叙利亚、朝鲜、白俄罗斯、缅甸、委内瑞拉)受制裁数量的总和。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俄罗斯已经受到2695项制裁;自冲突爆发至2025年1月,这一数字增加了21692项,达到24387项。近3年里,俄罗斯共有12910名个人和8159个实体被美欧制裁。
谁对俄制裁的数量更多呢?从俄乌冲突爆发至2025年1月,美国已对俄罗斯实施近6500项制裁,为对俄制裁数量最多的单一国家。紧随其后的是加拿大,实施了超过3000项制裁。欧盟以及欧洲国家的制裁总数比美国更多。欧盟共对俄罗斯实施了超过2000项制裁。按照单一国家来看,“中立的”瑞士实施了约3000项对俄制裁,法国和“脱欧”的英国又都单独实施了2000项左右。
“现在的情况给人的感觉是,制裁发起者自己都数不清究竟对谁实施过多少限制措施了,但俄罗斯财政部统计过。”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普京3月18日在俄罗斯工业家和企业家联盟代表大会全体会议上说,“我可以确切地告诉大家,针对(俄罗斯)个人和实体的制裁总数为28595项……这比其他所有国家遭受的制裁总和还要多。”
谁的制裁对俄罗斯打击更大?
“谁的制裁对俄罗斯打击更大?”俄罗斯金融媒体InvestFuture日前刊文分析称,虽然欧洲对俄制裁的数量多,但通常是谨慎、逐步实施且存在可规避路径的。相比之下,美国的制裁可以用“窒息战略”来形容。而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地缘经济高级政策研究员阿加特·德马雷刊文称,在对俄制裁问题上,“欧洲影响力超过美国”。文章认为,自2022年年初以来,俄罗斯已放弃美元,俄企在跨境贸易中使用美元的比例还不到5%。更不用说,俄美贸易关系在冲突爆发前就非常有限。据俄罗斯《新消息报》报道,2021年,美俄双边贸易额为344亿美元,而俄欧双边贸易额超过2500亿欧元。到2023年,俄欧双边贸易额降至890亿欧元。德马雷认为,贸易杠杆使得欧洲对俄制裁效果更明显。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所长赵隆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欧在对俄制裁的打击力度、目标设定、手段运用及执行效果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虽然欧洲制裁数量多,但由于欧洲在能源等领域对俄有依赖,所以欧洲内部存在利益分歧,其制裁措施呈现两个特征:一是措施推出时间相对滞后、规模存在差异;二是措施碎片化、不成体系,尽管欧洲已逐步禁止进口俄煤炭、原油及成品油,但液化天然气始终未被列入制裁范围。根据欧盟官方数据,去年欧盟自俄进口的液化天然气量仍占进口总量的17.5%。
“美国的制裁则主要集中于系统性破坏,旨在打击俄罗斯金融和经济体系。依托美元霸权和全球金融网络主导地位,美国能实施金融封锁、技术出口管制、能源出口限制等多种措施。”赵隆告诉记者,美国制裁的独特杀伤力尤其体现在二级制裁机制上,美国为防止第三国交易影响初级制裁效果,便通过二级制裁针对第三方,强调“最低联系原则”和“效果原则”等。因此,任何与俄罗斯开展贸易的实体或个人,只要与美国存在微弱联系,都可能成为美国制裁的对象。
“解除制裁总是缓慢且分多阶段的”
据《新消息报》报道,在沙特举行的首轮俄美谈判中,俄方要求西方国家逐步取消对俄部分领域的制裁措施,其中包括:解除对涉及国际食品和肥料贸易的俄银行、制造商和出口商的制裁;将俄银行重新连入SWIFT系统;解除各国对参与食品贸易的俄船舶的服务限制;解除对俄农业机械和其他生产食品所需商品的限制。
美国在该问题上的态度则有所反复。今年2月,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称,西方国家部分对俄制裁可能在俄乌冲突解决后解除。但本月早些时候,鲁比奥又威胁称,莫斯科必须在“几周之内”表现出对结束冲突的“真正意愿”,否则将面临新一轮严厉制裁。不过,美国、欧洲和俄罗斯媒体上已经出现不少关于哪些领域的措施可能最先松动的分析。
“为什么俄罗斯农业银行成为解除制裁关注的焦点?”俄罗斯1prime财经网援引俄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副教授维涅拉·萨伊杜利娜的观点称,这一银行为俄罗斯农业部门和企业提供资金,而俄罗斯的粮食对非洲和中东国家至关重要,这关系到大约17亿人的福祉,“因此,首先解除对俄罗斯农业银行的制裁是合乎逻辑的”。
《经济学人》报道称,美俄双边贸易限制可能最先被解除,尤其是俄罗斯进口的很多军民两用物项主要来自美国。但由于美俄贸易额本就较小,解除这部分制裁带来的效果也会“比较温和”。与之类似,报道认为,由于俄罗斯在石油运输被制裁后找到了新的船只和停靠港口作为替代方案,所以价格上限对其石油出口的影响不及预期。数据显示,今年3月俄罗斯石油出口量已反弹至约每日350万桶,甚至超过2021年的水平。因此,这部分制裁的移除效果也不会太大。
赵隆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从当前美国政府释放的信号来看,能源领域可能成为解除制裁的优先方向。具体措施可能包括放宽对俄重要石油天然气项目的制裁,如北极液化天然气二期项目。这既能稳定全球能源市场,又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对于美国自身也有利。此外,未来美国还可能逐步放宽对消费品、农业设备等非敏感技术产品的限制,如何具体实施取决于美俄谈判的进展以及俄乌停火情况。
不过,赵隆强调,欧洲对美国单独与俄罗斯谈判推动停火的做法极为不满。在此背景下,欧盟对于美国试图放松对俄能源禁令的措施恐怕难以配合。欧洲已投入巨额资金建设本土能源基础设施,如果大规模恢复俄罗斯能源进口,也会冲击其本土的能源转型计划。
赵隆认为,在美欧意见存在分歧的情况下,对俄制裁的“松绑”无法产生实质性影响。美国并非俄能源的主要消费国和进口方,欧洲才是。欧洲可以坚持禁止俄能源,禁止运输俄能源的船舶停靠欧洲港口,维持石油价格上限。在金融系统方面,SWIFT系统总部位于布鲁塞尔,让俄金融机构重新接入的相关运作必须得到欧盟的支持。在资产解冻方面,俄罗斯在欧盟境内持有约2000亿欧元的资产,其中大部分存放于比利时欧洲清算银行,美国若考虑解冻俄央行或部分国有资产,同样需要欧盟配合。
“解除制裁的进程总是缓慢且分多阶段的,大家都知道实施制裁比取消制裁更容易。”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拉扎利·巴达洛夫表示,如果美俄从目前的声明转向具体措施,的确能简化农业领域的国际结算,使得国际交易成本下降,关键行业的贸易将变得更容易,粮食安全领域的大公司将能够重返全球市场。但他强调:“尽管如此,放松制裁只会影响大公司,而非个人。”
俄罗斯正在拟定外国公司回归条件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一些美国企业已经开始采取措施恢复其在俄罗斯市场的业务。另据俄媒报道,西班牙服装品牌Zara和日本服装品牌优衣库可能将于3个月内恢复在俄罗斯的业务。
“现在已经退出(俄罗斯)的公司有意返回,我们知道这一点,我们不会对回归的公司提供任何特权或优惠。”“今日俄罗斯”电视台3月援引普京的话报道称,俄罗斯仍是一个开放的国家,这意味着有意愿的企业可以在竞争的基础上回归,但俄罗斯企业及其员工的利益才始终处于优先地位。
俄经济发展部部长马克西姆·列舍特尼科夫表示,俄罗斯对外国企业回归的要求将更加严格,因为“这些公司当初抛弃了俄罗斯市场和消费者”。据《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报道,目前俄当局正在就外国公司重返俄罗斯市场时必须满足的要求制定相关规定,同时也在研究如何保护本土企业。初步清单中包括一系列条件,如保证生产本地化达到一定水平、确保技术转让、尽可能多地在俄罗斯布局完整产业链(包括生产、工程、研发中心等)。
据《俄罗斯报》今年3月报道,继意大利供暖公司阿里斯顿首先宣布重返俄罗斯市场后,还有一些外国品牌可能会返回俄罗斯,其中包括韩国车企现代、德国车企保时捷、美国可口可乐、美国百事可乐、法国时尚消费品牌迪奥等。此外,还有一些外国公司虽然没有在俄罗斯开展业务,但仍在俄境内存在。例如,德国车企宝马不在俄罗斯出售汽车,但有自己的代表处。
莫斯科国立大学副教授因娜·利特维年科上个月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品牌可能成为2022年大规模退出后重返俄市场的第一批外国公司。欧洲制造商将密切关注这一过程,并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跟进。她预测,苹果、微软、惠普等美国IT公司可能会首先回归。然后,通用汽车公司等美国汽车制造商可能会重返俄罗斯市场。在欧洲公司中,服装和鞋类品牌可能首先回归,第二波回归的将是宜家等家居企业。
“当美国公司想利用俄罗斯商业机遇时,制裁就可能取消。”俄新社4月4日援引俄总统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特别代表、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总裁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的话报道称,从俄罗斯市场撤出后,美国企业损失了约3000亿美元。德米特里耶夫强调,目前俄罗斯经济一切正常,而且许多俄罗斯人相信,制裁是摆脱对西方依赖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