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黄岭:中原太行窑洞第一村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9 09:06:11    

初秋时节,我们沿丹河岸边,来到太行山南麓的博爱县月山镇黄岭村。这是一座北高南低、形如太师椅的山凹,一个山以形胜、村以武名的窑洞村,山坡上的窑洞群,高达几十层,有近千孔,放眼望去,蔚为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媒体重点报道

黄岭村最早的村名叫“捞饭庄”,当时只有韩姓等几户人家。据传说,明朝万历年间,朱元璋的九世孙郑王朱载堉赐封怀庆府。其母患疾,百医不治,于是,他广发告示寻求名医,博爱郎中娄巢揭榜后母病被治好。娄氏谢绝了郑王的赏赐,却提出了在捞饭庄村后、北山坡下的一处风水宝地修建祖茔的要求,郑王当即应允。移柩之日,郑王也派人来送葬,其随从人马所举杏黄旗漫山遍野,场面非常壮观,人们脱口说道:真乃黄岭一般!从此村名改为“黄岭”。

航拍黄岭

世世代代的黄岭人常年与大山相互依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明代开始,黄岭村人在这里开垦土地,种植农作物,就地取材,利用了村庄周边肥沃的黄土资源,以及太行山特有的青石,作为修建房屋的天然原材料,修建冬暖夏凉的窑洞居住,体现了黄岭村人因地制宜,尽我所用的建筑智慧。村中还有寺庙、土房、石头房等,这些均是中原传统建筑的经典,可惜过去黄岭藏在山中人未知。

层层叠叠的窑洞十分状观

黄岭村党支部书记李三进告诉记者,黄岭村土窑洞最早建于明代,距今有400年以上,村民利用山坡土层厚的特点,开挖出了一孔孔窑洞,人最多时,有1500多村民常年居住,黄岭也成为博爱县山区最大的村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黄岭人许多家户在土窑洞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有的用石头、有的用砖,对窑洞进行维修和加固。

古树老窑洞

黄岭村矿藏十分丰富,有铅、铁、煤、硫黄、黏土、石英等十余种矿石,其中铁矿的储藏量达到3200余吨。过去,许多村民多以挖矿采煤等谋生,在村附近挖了很多座煤窑。采煤卖矿,生活十分殷实,曾有“三省五省,不如黄岭”之说。

黄岭还是博爱县有名的武术村。村民喜爱练拳、喜欢舞枪弄棒。村民把练拳叫做“耍锤”,把练器械称为“耍杆”。黄岭炮拳既不像太极拳以柔韧为特点,也不像八极拳那样刚烈,它突出的是刚猛,讲究的是爆发力,因此也称之为“炮锤”。

习练炮锤

黄岭武术除了徒手练习的炮锤,还有很多器械功法也非常有名。现存的单人练习器械有单刀、双刀、春秋刀、腰刀、单枪、九节鞭、绳鞭、溜球,双人对练器械有小花枪、夹抢棍、野六棍、六合枪、镗镰等,其中,尤以镗镰最有代表性,前不久被列入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的寒暑假,村里就组织黄岭武术培训班,成群结队的孩子们在黄岭舞台练拳习武。

黄岭村保持着古朴原始的状态,环境宜人,植被繁茂,一派人间美景;正在建设中的南太行高速从村南穿过,打破了往日山村的安静。近日,焦作市传统村落保护协会、焦作市艺术摄影学会的专家、摄影家们来到黄岭考察采风,惊叹中原大地竟有这么一个近千孔窑洞的古村落,认为这是中原地区难得的传统建筑众多的古村落,积极帮助黄岭申报中国传统村落,并建议黄岭趁乡村振兴之东风,积极挖掘窑洞资源等,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产业,让黄岭村的窑洞群继续造福当地老百姓,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石头墙与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