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屎啦你!"
这句话伤害性不高,但侮辱性极大,
任谁听到都会觉得是在骂人。
然而在医学界,科学家们却说:
"吃大便"能治病!
虽然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这可不是小编胡编乱造,而是一项严肃的医学治疗技术,名叫"粪菌移植"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 。
它的科学定义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 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 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 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诊疗。
这么有"味道"的治疗方式,真的有效吗?
其实早在1700多年前,东晋的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就有用粪便治病的描述:"饮粪汁一升,即活。" 这也是目前已知的用粪便治疗人类疾病的最早记录。
后来,到了16世纪,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提到,口服陈年粪水上清液,可以治疗热症。
在1958年,作为粪菌移植可查的现代首例,美国科罗娜大学医学院外科医生Ben Eiseman通过粪水灌肠,成功治愈了3名严重难辨梭状芽孢感染的危重患者。
近年来,粪菌移植多次登上了顶尖科学杂志和主流媒体的年度排名,慢慢获得了医学界的认可,2013年美国胃肠病学会更是将粪菌移植写入了临床指南。
可都知道"粪便"是人类消化产生的废物,
怎么摇身一变成了治病的良方呢?
这事,得从咱人体的肠道说起。
在人体肠道内寄生着大量的细菌,经过漫长的进化,它们与人类达到美妙的共生共存,和平共处状态,它们叫"肠道菌群"。
对于人体来说,维持肠道菌群处于正常的动态平衡之中,是保证机体健康的重要一环。
一旦这个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比如肠道艰难梭菌感染),菌群可能会失去恢复平衡的能力,从而引发腹泻、炎症性肠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
此时如果将健康人肠道内的菌群移植到患者的肠道内,让患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那么被破坏的平衡或许会恢复,就能够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个治疗过程,被叫做"粪菌移植"。简单来讲,粪菌移植是肠道微生态的重新"整合"。
那这粪菌要怎么移植?难不成是…吃大便?
如果你觉得粪菌移植是直接吃"粪便",那就大错特错了。
医生在拿到捐献的新鲜粪便后,会将其放入粪菌智能化分离系统中,先取新鲜粪便样本稀释后多层、多次过滤,然后将得到的粪菌粗提取液置于离心机予以离心分离,得到所需的粪菌提取液。
最后通过鼻胃管、肠镜和结肠镜等送至肠管实施移植。
后来科学家们为了方便,还发明了可吞服的"大便胶囊",就是将捐赠者的大便冻干后制成粉末,做成胶囊给患者吃下去,在临床试验中也有不错的效果。
至今,全世界已有三万余患者接受了这项治疗。粪菌移植治疗广泛应用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炎症性肠病、顽固性便秘等疾病。
学界证实,粪菌移植在功能性胃肠病(IBS)、代谢综合征(肥胖、2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闭症等疾病中也具有一定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