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山,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
器物特征
上口最大径44.4厘米,高58.6厘米,重34.6千克。 四羊方尊,目前发现商代体型最大的青铜方尊。造型雄奇,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肩部、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设计成四只卷角羊,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
流传经过
1938年4月,姜景舒、姜景桥、姜喜桥兄弟三人在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的转耳仑山上,开荒种地时,发现此件器物。不懂文物的他们将该器敲打成多个碎片。后被黄材镇万利山货号的老板购买,由于战乱,很快又辗转卖到了长沙县靖港镇某商号。长沙县政府为了保护四羊方尊被卖给外国人,对该件器物进行没收保护,又上交到湖南省政府,存放在湖南省银行。1938年11月,日军进攻长沙,当时政府决定实行“焦土政策”,四羊方尊在战乱中遗失。解放后,周恩来总理责成文化部派人追查四羊方尊下落,在湖南省银行仓库一只木箱中,找到了残破20余片的四羊方尊。后经国内文物修复大家张心如,精心修复,四羊方尊恢复了往日模样,美中不足的是尊的口缘部分仍缺少一块,直到1976年,姜景舒兄弟将残片上交国家,至此,四羊方尊才完整的展现在世人面前。1954年,湖南省博物馆成立,1956年省文管会将四羊方尊移交省博物馆收藏,1959年国庆10周年时,四羊方尊调往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以后就一直留藏在该馆,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字溯源
四
有专家认为甲骨文中的四横划,象横置的算筹的形状。
羊
甲骨文、金文中象羊头上有一对弯曲的羊角,本义是羊。古人认为羊是吉祥的动物,今天部分少数民族仍保留了在节日或喜庆时节佩戴羊角银饰的习俗,所以带有羊的汉字大都带有美善吉祥的意义。
方
甲骨文中以“一”指示“刀”的锋芒,本义是刀的锋芒,后借用作方圆之方,为假借字。
文物价值
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采用了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将四羊与器身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使原本造型死板的器物,变得十分生动,将器物用与动物造型有机地结合成一体。并把握了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之间的较好处理,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巧夺天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 ,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