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春意浓,新翠满枝头。春日的文疃镇三皇山上,层层叠叠的茶田沿山势起伏,茶树苍翠欲滴,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新茶香,茶农穿梭于茶园间,细心采摘嫩芽。从一片绿叶,到一个产业;从生态优势,到经济优势。莒南县文疃镇以茶为媒,使茶山增绿、茶园增效、茶农增收,走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家门口就业,收入也相当可观。”现场采摘茶芽的三皇山村村民魏玉海,自从加入合作社,魏玉海一直在茶园务工,靠采茶和合作社分红每年能收入7万多元。
“茶山地处北纬35º,海拔389.2米,周边是原生态的林木资源,无污染,土壤条件良好,日照时间长,饱受雨雾露水的滋润,茶芽厚嫩柔软,茶质自然上乘。”文疃镇三皇山村党支部书记陈鹏说,现在全村有53户村民重拾传统技艺,从事茶叶生产,使这片承载着岁月印记的600亩老茶园,基本完成标准化改造,鲜叶收购价提升20%一30%以上。
不远处的石城村,松山春茶叶专业合作社基地,一排排黑松与茶树错落相伴,为茶园筑起生态屏障。这种独特“松茶共生”生态系统彰显管理智慧:松树枝条伸展,可为茶叶遮阴,其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改良酸性土壤,落叶层抑制杂草生长,松花粉随风飘落茶园,经雨露浸润可成为天然氨基酸补给源。加上茶园以豆粕、羊粪为肥料,营养充足,每一个叶片都包含天然生态馈赠,这种仿野生栽植模式,有效提高了茶叶品质。“预计今年茶叶亩产量可达100斤(干茶),每斤300—2000元,基本能卖完,收入可观。”望着满目青翠,茶园负责人孙运周难掩喜悦之情,“生态茶”就是茶叶基地的“金”字招牌,因具有“口感清新、香气独特、甘甜爽口、余味悠长”特点,备受消费者喜爱。
茶农忙采摘,车间忙加工。在加工厂区,茶叶加工车间机器隆隆作响,制茶师傅在标准化茶叶生产线上,正在忙碌地进行鲜叶杀青、揉捻、干燥、色选等工序,茶叶清香弥漫整个生产车间。另一侧,网络展播室里,“网红”主播正卖力展示“松山春”当季新品。“互联网+茶叶合作社”这一新型购茶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在这里,可充分为消费者购买春茶提供信誉背书、速度保障和“眼见为实”的购物体验。
为挖掘茶叶生产优势,走实茶产业兴农富农之路,文疃镇积极依托“村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联结机制,围绕“一村一品”发展定位,创新“生态茶园”发展模式,探索“小而美、小而精”高品质茶叶发展路子。紧密配合茶叶专业合作社,指导科学种植、绿色管护、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生产、打造茶叶品牌、提高茶产业组织化程度,构建集“茶叶采摘——收购加工——仓储物流——品牌营销”一体化产业链。
该镇现有茶园面积2000余亩,已完成中低茶园改造1500亩,其中“小而美,小而精”生态茶园200亩,有“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处。全年可实现茶叶生产总值超1500万元。 一片茶叶,绿了村庄,美了乡村,富了百姓。“我们将继续深耕‘小而美,小而精’茶叶发展路径。以绿色发展、品质提升、文化传承为核心,深挖老茶树资源,做好茶产业,讲好茶文化,促进茶文旅深度融合,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文疃镇党委书记徐超说。
(大众新闻记者 王思晴 通讯员 陈长松 杜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