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是第37个爱国卫生月,随着气候逐渐温暖湿润,蚊子、蟑螂、蜱虫等这些能传播疾病的“害虫”开始活跃起来,开展爱国卫生就是在天气变热前,整治滋生这些“害虫”的环境。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因蚊子传播的蚊媒传染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70万,2024年全球报告登革热病例1400余万例,创历史新高。国家疾控局介绍,我国蚊媒传染病将进入流行季,今年以来登革热输入病例数量比去年同期明显上升,4到5月出现登革热本土病例的风险将上升,部分省份存在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
不同种类蚊子传播疾病不一样
被蚊子叮咬了不仅红肿瘙痒,最让人担心的还是传播登革热、疟疾这样的传染病。我国已知的蚊子主要是库蚊和伊蚊等属,不同种类的蚊子形态、习性、可传播的疾病都不一样。其中:
- 库蚊传播的疾病包括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
- 伊蚊主要有白纹伊蚊,就是俗称的“花蚊子”,传播登革热、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热等疾病。
为什么有的人更容易
被蚊子叮咬?
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有的人非常容易被蚊子叮咬,而有的人却完全没有这种困扰。蚊子到底是怎么挑选要叮咬的人?
北京市疾控中心消毒与有害生物防制所研究员 周小洁:蚊子没有随身自带血成分分析仪,它只是靠人体的气味来挑人的,人对蚊虫的吸引程度是有差别的。有的人不招蚊子,有的人招蚊子,一定不是因为血型、性别,也不是靠长相,它主要是靠气味。
选购驱蚊产品主要看
有效成分和浓度
电蚊香、驱蚊液、喷雾、手环等等,市场上的驱蚊产品该如何选择?尤其是孕妇和儿童哪些更安全有效? 专家说,选购驱蚊产品主要就是看有效成分和浓度,不要被商家的宣传所迷惑。
蚊香和电蚊香片、电蚊液的有效成分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适合晚上睡觉时使用,但应避免长时间密闭空间使用,房间需保持通风。
驱蚊喷雾、驱蚊乳、驱蚊液适合在出门前使用,常见的成分有三种:
- 避蚊胺。适用于2个月以上婴儿,但浓度不宜超过10%;
- 派卡瑞丁。低刺激、气味温和,与避蚊胺相比安全性上大有提升,对皮肤的刺激性也更小。但不推荐给2个月内的婴儿使用。
- 驱蚊酯。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安全。在各种驱蚊剂中,是唯一可以给婴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的一种。

周小洁:我们都喜欢一些纯天然绿色的驱蚊产品,有给宝宝贴在衣领上的,还有戴在手上的。在国内外很多权威机构的测试里面,目前来看没有发现很有效的真正能够驱蚊的产品。不要被天然所迷惑,天然的并不见得有效,天然的并不见得毒性就低。
整治环境
给健康穿上“防护甲”
俗话说“蚊子生于水,苍蝇生于脏,老鼠生于洞,蟑螂生于缝。”脏乱的环境不仅直接为病菌滋生提供了温床,更通过蚊虫等媒介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在春夏季要从消灭滋生地等方面整治家庭内的环境卫生。有效的做法是4个动作“翻、倒、清、刷”:
- 翻户外空瓶、旧盆、轮胎等积水容器;
- 倒掉室内外积水;
- 清理屋后的杂物堆、花坛和排水沟;
- 定期刷洗水缸、水桶、花瓶,破坏蚊卵附着。
民间流传的“驱蚊大法”
靠谱吗?
除了以上做法,民间流传的驱蚊大法可以说五花八门,这些方法靠谱吗?
- 吃维生素B1能驱蚊?
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蚊子靠气味等判断目标,维生素B1并不会改变人体气味。
- 驱蚊草比如驱蚊香草、薄荷、薰衣草能驱蚊?
本身只能散发微弱香味,不具备有效驱蚊浓度。
- 放大蒜、香料在窗边能驱蚊?
几乎没有实质效果。
- 使用光诱捕式灭蚊灯能驱蚊?
要客观理智看待。因为有人存在的时候,如果让蚊子在光和人体之间做选择题,人体对蚊子的吸引力远远大于光。
- 用超声波驱蚊器能驱蚊?
多项研究表明蚊子感受不到超声波,其对蚊子几乎无效。
除了蚊子
春游踏青还要警惕这种小虫
除了蚊子,这几年还有一种害虫逐渐被大家熟悉,它就是蜱虫,俗称“草爬子”。每到春季,蜱虫就进入活动高峰,它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使人感染莱姆病、森林脑炎等疾病。
蜱虫通常生活在草丛、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方,不吸血时蜱的体积只有芝麻到米粒大小,吸饱血后的能膨胀到黄豆粒大甚至更大。
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秘书长 王文龙:发现蜱虫第一时间不要去刺激它,刺激它可能会扎得更深,它的口器会留在身体里,导致更多的毒素扩散。如果没有镊子,就用手夹住它的头、身体垂直把它拔下来,不要硬拽。

被蜱虫叮咬以后症状往往因人而异,一般叮咬部位有红肿、瘙痒或轻微疼痛,部分人群对蜱虫唾液中的蛋白质过敏,可能出现皮疹、水疱甚至全身性的荨麻疹。如果蜱虫携带病原体,可能会引发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王文龙:在户外结束游玩以后,回到家首先要把身体的表面检查一下,衣服表面看一下有没有蜱虫附着,然后看一下身体,尤其是颈耳后、腋下、腹股沟、脚踝这些地方。如果带着宠物出去,也要把宠物的体表检查一下。
责任编辑:李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