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建品牌创建是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组织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市国资委党委大力推动市属企业创建党建品牌,通过规范化、特色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切实提升市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一期示范培训班第六专题调研组经充分调研,深入分析当前国企基层党组织党建品牌创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创建策略建议。
东莞国企基层党组织党建品牌创建现状分析
(一)创建实践
东莞市国企基层党组织在创建党建品牌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实践探索。
1.“一企一品”特色党建:东莞市国资委推动市属国企开展“一企一品”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旨在将每个企业打造成党建的阵地,每个党组织建成战斗堡垒,每名党员成为先锋旗帜。
2.“五强五化”示范党组织创建:在市属国企重点培养选树20个示范党组织,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示范标杆。举办“五强五化”示范党组织创建汇报展示活动,展示基层党组织的智慧与活力。
3.组织联建扩覆盖:东莞市属国企通过组织联建活动,打破企业界限,推动市属国企与中央驻粤企业、市属国企下属二三级企业、兄弟市国企民企等的联系,形成联学联建机制,共同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4.党员攻坚解难题:在示范党组织创建中,党员在重大项目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书记挂点”、“委员司号”、“党员攻坚”等机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题,以党建成效推动企业发展。
创建路径
东莞国企基层党组织党建品牌创建,主要遵循的路径是:顶层设计,强化意识,建立机制,明确定位,提炼价值,设计标识,创新实践,融合业务,先进示范,品牌管理等。
(二)实践共性
1.创建过程突出4个聚焦
聚焦市国资委部署,重点推进品牌的策划、提炼、总结。聚集本企业核心业务特色,定好党建品牌策略。聚焦党建与业务融合,明确服务中心业务、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导向。聚焦党建引领,队伍建设与生产经营互促互进。
2.成果成效突出生产经营业绩
从收集到的党支部创建成果报告材料看,大部分单位侧重于呈现本单位的生产经营业绩成果,较少谈及“五化”成果,没有提及对党建品牌的影响力及认可度。
存在的问题
(一)对品牌创建认识有偏差。
1.品牌创建不明。一些国企对党建品牌建设存在认识误区,将党建品牌的政治功能和创建目标简单化理解为提出概念、口号或形式上的包装。在创建管理机制上,没有真正契合品牌的核心内涵,党建与业务“两张皮”。
2.品牌定位不清。部分国企在创建党建品牌时,没有深入挖掘企业自身的特点、行业特色以及党建工作的核心优势,未能清晰明确品牌的核心价值和目标,品牌缺乏独特性和吸引力,难以在员工和社会中产生深刻的影响力。
(二)缺乏品牌管理与维护意识。
1.宣传力度不到位。党建品牌存在“重创建,轻宣传”问题。党建品牌宣传方式传统、单一,主要依赖于内部文件、会议等传统渠道,对新媒体、互联网等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不充分,品牌知晓度不高,无法形成广泛的社会效应。
2.维护与管理不到位。党建品牌存在“重创建,轻维护”问题。品牌创建后缺乏持续关注和有效管理,导致品牌形象受损或品牌效应减弱。部分党组织未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品牌建设成效的评估和调整优化不及时,影响了品牌的持久发展。
(三)参与主体覆盖面不广
1.党员参与度不高。在品牌创建过程中,部分党组织过于依赖上级指示和少数骨干力量,未能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些党员将党建工作视为“额外负担”,使得品牌建设难以深入推进。
2.员工认可度不高。有些基层单位,未充分调动员工的参与积极性,部分员工对党建品牌的内涵、意义及重要性认知不清,缺乏参与的动力和热情。员工的品牌意识薄弱,认为这是党员的事情,跟自己没太大关系,使得品牌建设缺乏群众基础。
(四)党建与业务融合不够深入
1.可投入资源有限。部分国企在党建与业务工作相互脱节,未能形成有效互动,党建工作缺乏针对性,未能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和业务特点开展,使得党建工作成效难以转化为生产力,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2.融合能力和经验不足。部分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存在党的理论水平不高、党建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对党建融合缺乏全过程管理。大部分基层单位没有设置专职的党建人员,往往是由业务岗位人员兼任,抓好党建的愿意和能力均存在不足。
创建策略
(一)精准定位深挖党建品牌内涵
1.加强对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调研和分析,包括企业的历史沿革、发展战略、文化积淀、业务特点、员工队伍以及党员队伍的实际状况等,明确党建品牌的定位和目标,为党建品牌定位提供科学依据。
2.丰富品牌内涵,深入挖掘企业党建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形成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品牌故事,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党建品牌内涵。
3.明确品牌标准。研究建立明确科学合理的品牌标准,明确品牌的使命、愿景与价值观品牌目标,不断实现基层党建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持续深化品牌宣传与维护
1.重视传播推广。在创建品牌的同时,要重视品牌的宣传推广,不断提升党建品牌的引领带动作用,总结好党建经验,讲好品牌故事。强化品牌意识,组织全员学习品牌管理、质量管理,提升全员品牌管理意识。
2.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党建品牌宣传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宣传工作的认识。将宣传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重要议程,确保宣传资源得到充分投入和有效利用。
3.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互联网等现代传播手段,拓宽宣传渠道和覆盖范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网络直播、短视频、微信公众号推送等,提高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4.定期评估完善。建立品牌效果评估机制和问题收集、协调、处理机制,制定可量化的评估标准,加大党建品牌建设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力度,做好动态评估,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三)完善参与机制
1.健全参与机制。建立健全党建品牌建设的参与机制,明确参与渠道、参与方式和激励机制,为员工参与品牌建设提供有力保障。鼓励员工结合自身岗位实际,提出党建品牌建设的创新思路和具体建议,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
2.注重公众参与。创建品牌前,既做好自上而下的宣传教育,又做到自下而上的意见统一。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党员群众对党建品牌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把现状和困难摸透,把党建品牌建设的突破口找准,统一思想,共同行动。
3.及时激励反馈。将党建品牌建设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在党建品牌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树立典型和榜样,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入融合
1.找准融合焦点,积极探索融合。进一步探索党建与业务的融合,将品牌创建体现在企业促生产、抓管理、强队伍、优服务、聚民心等各方面。聚焦党的服务功能,将党组织解决问题的能力、基层群众满意度和高质量发展作为检验标准和考核指标。
2.科学谋划部署,确保同频共振。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阶段性工作任务时,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确保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明确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具体目标任务,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以制度形式保障融合工作的推进。
3.强化责任担当,推动工作落实。建立健全党建与业务融合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责任分工,在企业各个部门和岗位设立党员示范岗,让党员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基层单位设置专职党建岗位,设立优秀党建人员晋升通道。
结论
东莞国企党建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员工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奋斗。通过精准定位深挖党建品牌内涵、持续深化品牌宣传和维护、完善参与机制、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入融合等措施,可以很好地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市国资系统全体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原文作者:第一期培训班第六小组叶智强(组长)、尹俊伟、李东宁、何俊裕、黄志伟、丁子良、周晓峰、卓兆南
整理:林海金 施美
设计:钟雨晴
【作者】 林海金;施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