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管住“办客风” 村里迎来新风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10:14:00    

在云南省漾濞县富恒乡,白荞村是一个彝族聚居的村庄,山川环绕,景色宜人。但曾经,村庄发展深受不良习俗困扰。“滥发请柬、大摆宴席、重殓厚葬、丧葬纸扎、客事中的‘牌局’等现象,是白荞村的‘老旧俗’。”说起以前的办客乱象,云南省漾濞县富恒乡白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常应感慨不已,“村民们都深陷这股‘办客风’中,人人有苦难言,却又只能跟风,‘无事’客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拖累了村庄发展。”

白荞村召开村民议事会宣传移风易俗政策。冯杨丽摄

近年来,漾濞县立足村庄实际,围绕乡村治理中的堵点、痛点,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党群共建、全民参与的移风易俗创新模式,将乡村治理与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通过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和文明素养,让“从简”清风吹动村庄焕发新生,白荞村就是受益村之一。

“我们把孝老爱亲、弘扬美德、反对迷信、节俭办客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并在日常工作中引导村民:老人在世时应尽心照料,去世后避免大操大办。”常应介绍。白荞村严格执行《富恒乡关于推进移风易俗客事简办制度》,并结合实际制定《白荞村客事办理指导标准》。例如,标准明确规定办客时宴请规模不得超过20桌,菜品以本地家常食材为主,荤素搭配控制在一定比例。通过成立村红白理事会,村民办客需向村民小组长和网格员报备,由理事会统一审批,明确客事流程、规模等细则,并落实事前宣传、事中督导、事后回访的全流程服务。近几年来,白荞村未出现一例违规办客案例。

富恒乡宣传移风易俗政策。冯杨丽摄

为深化宣传,白荞村以党员大会、户长会、火塘会、院坝会、彝语方言宣讲等形式,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教育;同时利用广播、宣传栏、入户走访等渠道广泛传播,切实提升村民对政策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我们不仅要求村民不办违规客事,还约束村干部、党员、护林员等群体不得参与此类活动。”白荞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常庆良表示,通过“管办客”与“管参与”双管齐下,有效遏制了不良风气。

白荞村紧盯“关键人、关键事、关键时”,组织76名党员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树立节俭典型与曝光违规案例相结合,形成正向激励与警示震慑。针对每年10月至次年2月的办客高峰期,采取入户走访、微信群提醒等方式提前介入监督,做到防微杜渐。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白荞村将婚丧嫁娶、殡葬改革等内容融入日常宣讲,并借助“卢鹿者”打跳、彝族刺绣、核桃美食厨艺培训、人居环境整治、剪纸迎春、全民阅读、电影下乡等活动,让文明新风浸润田间地头。

“去年家人去世后,我们第一时间向网格员报备,严格按照规定简办丧事,不扎纸器、不铺张宴请,荤素搭配以节俭为主。”党员郑学玉坦言,过去大操大办耗费精力财力,如今想来实属浪费。村民张大姐也表示,自己儿子结婚时,按照新规办喜事,省去了很多繁杂流程,节省了近三分之一的费用,一家人都轻松不少。而过去村里有名的“办客专业户”李大哥,如今也转变观念,将精力投入到核桃种植产业中,收入逐年增加。

通过持续治理,白荞村已形成“婚事新办、丧事俭办、无事酒不办”的新风尚。村民减少人情负担后,得以专注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之路越走越宽。过去沉迷饮酒、无所事事的现象显著减少,村庄呈现出积极向上、和谐有序的新面貌。(冯杨丽、梅晋敏、江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