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东海大成立研究中心,为了养好“海中金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1:04:00    

4月8日,广东海洋大学举办海水种业科技成果发布会暨硇洲族大黄鱼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会上,研究中心(下称“中心”)正式成立,未来将重点开展硇洲族大黄鱼全产业链发展关键科学问题和“卡脖子”技术攻关,构建硇洲族大黄鱼全产业关键技术体系。

硇洲族大黄鱼研究中心揭牌仪式现场。

中国大黄鱼分为岱衢族、闽—粤东族和硇洲族3个族群,前两大族群均已实现大规模人工养殖。3月31日,经历两年的科研攻关,广东海洋大学首批人工繁育的鱼苗完成测产验收,填补了硇洲族大黄鱼种群人工繁育的关键空白。

此前的硇洲族大黄鱼测产验收现场。

“接下来,要让‘海中金条’大黄鱼更好、更快地游出实验室、游向产业深海。”广东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杨洲说。

为进一步推动大黄鱼产业化发展,新成立的硇洲族大黄鱼研究中心将从5个重点方向开展科研攻关,包括资源与育种、健康养殖、保活加工、养殖装备、产业经济等。

攻克人工繁育难题之后,摆在研究团队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探索硇洲族大黄鱼规模化养殖,尽快将人工养殖的大黄鱼端上百姓餐桌。聚焦资源与育种方向,中心将围绕种质资源评估与保护、育种技术创新以及优良品系培育开展各项科研工作。

同时,在健康养殖方向,为了让大黄鱼茁壮成长,中心将持续探索苗种培养与养殖模式,完成病害防控与抗逆性研究,并开展硇洲族大黄鱼营养与饲料相关研究。

硇洲族大黄鱼是现代海洋牧场极具开发价值的适养品种。围绕养殖装备方向,中心将针对大黄鱼人工养殖需求,重点完成网箱优化设计、养殖装备智能化等工作,提高标准化养殖水平。

野生硇洲族大黄鱼亲鱼。

作为餐桌上的美味,如何让人工养殖的硇洲族大黄鱼更好吃?聚焦保活加工方向,中心将重点研究硇洲族大黄鱼的保活、超低温速冻、物流保鲜、干燥等技术,开发新的大黄鱼加工产品。

在提高大黄鱼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方面,中心将在产业经济方面重点完成品牌建设与数字化溯源工作。例如,鼓励企业通过产品质量提升、标准化生产等方式加强品牌影响力,研究数字化溯源体系,通过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产品可追溯,增强消费者信任。

文字:南方+记者 钱明雅 通讯员 陈淦添 梁缘

摄影:南方+记者 张冠军

【作者】 钱明雅;张冠军

广东教育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