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是我国首个由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指导农业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统领“三农”工作的战略总纲,在农业农村领域将发挥管全局、管长远的战略导向作用。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打下了坚实基础。站在新的起点上,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提出明确要求,向全党全社会发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
党中央为什么提出建设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讲得很清楚:“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翻开世界现代化强国发展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告诉我们: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定有强大的农业为支撑,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强国,是靠别人吃饭的。农业关乎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基础不牢,再华丽的现代化大厦也是不全面、不完整、不牢固的。只有农业强起来,现代化强国的大厦才能巍然耸立。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变化依然复杂严峻,各种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特别是近期美国政府逆世界潮流而动,对贸易伙伴滥施关税,不可避免会对全球农业进出口贸易造成负面影响。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外部风险挑战越大,越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稳住农业基本盘,更好发挥“三农”在应变局、开新局中的“压舱石”作用,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规划》的出台正当其时,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为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行动指南、注入强大动力。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规划》着眼2027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三个时间节点,提出农业强国建设的分阶段目标:到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到本世纪中叶,农业强国全面建成,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农业强国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就是要把“三农”这个“压舱石”夯得实之又实,以农业之强筑牢强国之基,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要看到,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规划》锚定农业强国目标,提出了7个方面25项重点任务。具体包括: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全领域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全环节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提升农业综合效益;进一步深化农业对外合作,培育农业国际竞争新优势;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升农村现代生活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其中,前5个方面聚焦农业现代化,体现建设农业强国“五个强”的要求,即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后2个方面聚焦农村现代化,体现建设农业强国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要求。这些重点任务涵盖“三农”工作方方面面,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
“农业强国,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奋力把农业强国建设的施工图变为实景图!
(编辑:侯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