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到了2024年7月11日。掐指一算,距离让人“闻风丧胆”的三伏天仅有短短4天了。小暑节气以来,气温节节攀升,天气是越来越热,而7月15日入伏的日子正快步走来。
2024年三伏天时间表来了
大家都知道,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这是因为此时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而且地表热量积累达到了峰值。再加上空气湿度较大,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蒸笼”之中,闷热难耐。
那么,三伏天又是如何确定的呢?老祖宗传下来的“夏至三庚便入伏”给了我们答案。也就是说,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进入三伏天。今年的夏至是6月21日,第一个“庚日”是6月25日,按照每10天一个“庚日”的规律,第三个“庚日”7月15日,便是今年入伏的起始日。
今年三伏天的具体时间(阳历/公历)
今年三伏天的具体时段如下:初伏从7月15日至7月24日,为期10天;中伏从7月25日至8月13日,长达20天;末伏从8月14日至8月23日,也是10天。这样算下来,今年的三伏天长达40天,又是一个“超长待机”的炎热时段。
三伏天的“2个坏消息”
1、今年三伏是“暑包伏”
不过,今年的三伏天还有一些特别之处。首先,有个不太好的消息是今年是“暑包伏”。在民间,人们根据大暑节气与中伏的先后关系来判断三伏天的炎热程度。如果大暑节气在中伏之前,或者中伏开始的时间晚于大暑节气且大暑节气包含了中伏,这就是“暑包伏”;反之则是“伏包暑”。今年,大暑在7月21日,中伏始于7月25日,妥妥的“暑包伏”。老话说“暑包伏蒸桑拿,伏包暑胜似秋”,照此看来,今年的三伏天恐怕会热得让人难以忍受。
2、今年三伏是“母伏”
另一个不太好的消息是,今年还是“母伏”。古人把阴阳的概念运用到三伏天的判断中,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对应“公母”,阴为“母”,阳为“公”。根据入伏的农历时间来判断,如果入伏当天对应的农历日期是单数,就是“公伏”,反之则是“母伏”。今年7月15日入伏,对应农历六月初十,是“母伏”。俗话说“公伏凉,母伏凶”,意味着今年三伏天的炎热程度不容小觑。
三伏天的“1个好消息”
但也有一个好消息,今年的“超长三伏天”是近些年来的最后一个。一直以来,我们经历的三伏天多为40天,不过到了2025年,将迎来一个只有30天的三伏天,是不是很期待呢?
随着三伏天临近,饮食也有讲究。不同地区在入伏当天都有各自的食俗,像是吃“伏头羊”、“面条”、“饺子”、“馄饨”、“入伏鸡”等,都是为了在炎热的天气里清热解暑、补充营养、祛湿驱暑,平安度过这段难熬的时光。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两道适合入伏当天吃的美食。第一道是【红烧羊肉】。
食材方面,准备1 - 2斤新鲜的羊肉,建议选用带皮的羊排肉或者羊腿肉,吃起来口感更好;葱姜蒜适量用来去腥增香;再准备花椒、桂皮、茴香、干辣椒、冰糖;生抽、老抽、料酒也不能少;还可以准备一些胡萝卜、白萝卜、土豆等配菜。
制作过程:先把羊肉切成大小均匀的块,用清水冲洗干净血水,再浸泡半小时左右进一步去腥。然后冷水下锅,煮开后焯水5分钟,撇去浮沫,捞出用温水洗净。接下来,热锅倒油,放入葱姜蒜和干辣椒爆香,加入羊肉翻炒,倒入料酒继续翻炒均匀。接着加入生抽、老抽调味上色,倒入足量清水,加入香料和冰糖,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1 - 2小时,期间可以加入配菜。最后大火收汁,根据口味加盐调味。
第二道美食是【口水鸡】。
食材需要半只土鸡或者两个鸡腿,生姜、小葱、大蒜、香菜、辣椒、花椒、盐、料酒、生抽、香醋、白糖、辣椒油、香油、鸡精,还可以准备一些熟芝麻和熟花生米增加口感。
制作步骤:先把鸡肉处理干净,用盐和料酒腌制15分钟。锅中加水,放入姜片、葱结和料酒,鸡肉冷水下锅,煮开后撇去浮沫,转小火煮15 - 25分钟,用筷子能轻松插透且没有血水流出就是熟了,关火焖10分钟。接着,把姜蒜切末,葱、香菜切段,辣椒切碎,熟花生米去皮压碎。调一个料汁,碗中加入生抽、香醋、白糖、辣椒油、香油、鸡精,加少许鸡汤或者清水稀释。最后,把煮熟的鸡肉捞出过冰水,沥干后斩成块装盘,淋上料汁,撒上芝麻、花生米、葱花和香菜段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