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入冬了,天气也慢慢变冷,特别是北方地区降温幅度较大,北方的朋友说前一段时间还好,现在都已经要零下好多度了。天气变冷是四季变化的必然,冬至紧跟着也到来了,老话说,冬至也是真正入冬的开始,民间老百姓又开始进入了“数九”的环节,“三九、四九”是冬天最冷的时候,等日子慢慢数到“九九”,春天也就跟着来了,对于辛勤耕作的农民们来说就要开始耕作了。
古时候,农民耕作没有先进便利的农耕技术和外在条件帮助,他们很有智慧,通过一边实践一边总结,归纳中不少农作谚语,例如“不怕冬至在头,就怕冬至在中”“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瑞雪兆丰年”等等,人们通过天气变化来提前预测来年农耕的收成。
就拿冬至这天来说,虽说它是一个普通的节气,但却有着不一样的重要地位。在古代,冬至的重要性仅次于过年,在这一天人们还会进行祭祖等活动,更会通过冬至的时间来提前判断来年的收成情况。
冬至在头:
例如冬至在头,也就是意指冬至这天在阴历十一月的初一到初十,也有“冬至在头,冻死牛”“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的说法。谚语主要是告诉人们冬至这天要是在月头,就说明今年冬天天气寒冷,可能会冻死一头牛,当然,这也是夸张的说法。不过虽说天气寒冷,可能会出现多场大雪天气,但对于劳作的农民来说,确实值得高兴的事,瑞雪会给人们带来丰年,来年的庄家收成就无需过多担心了。
冬至在月中:
再说“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也就意味着冬至要是出现在月中旬,便会出现一个“暖冬”,很多人认为暖冬不是很好嘛,不用受冻,简单的衣物即可度过一冬。其实,如果出现极度暖冬,也可能是不祥的征兆,特别是对于农业来说,该冷的时候却不冷,是违背常理的,容易影响正常的农业耕作,来年的雨水也会减少。现在还有先进的供水改善技术,放在以前,百姓们都可能出现颗粒无收的后果。
冬至在月尾:
“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一般说出现冬至在月尾时,就要提前预防倒春寒的现象。一般来说,冬至来临的晚,说明这一年冷的时间会比较长,即使到了春季,也容易出现强势冷空气,可以及时做好预防保暖工作。
由此可见,冬至这一天也暗含了不少民俗知识,我们今年的冬至在12月21日,也是阴历十一月的十八号,你认为今年是“单衣过冬”吗?
冬至这个特殊的节气不仅对农业上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冬至这天还有不少民俗呢,带大家再来了解一下。
1、休养生息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这句出自《后汉书》的记载告知我们在冬至前后,要注意多休养,避免过度劳累,影响身体健康。
2、家庭小聚
冬至也被成为“亚岁”,其地位仅次于春节,在古代也曾作为节日庆祝,但通过慢慢衍化,冬至也变成了家庭小聚的时间。在北方,家庭小聚少不了传统的饺子。在南方,多是选择汤圆,寓意团圆。有些地区还会选择吃馄饨、年糕、酿酒等等。
3、进行祭祀活动
在冬至前后举办祭祀活动是从古代就一直流传下来的民俗,在古代还会举行盛大的祭天、祭先祖仪式。当然,如今我们的习俗慢慢简化,有些人会选择简单的祭祀方式,这样也是民俗文化的进步,同时又能表达自己对先祖的怀念缅怀之情。
4、注意身体保健
“冬至一阳生”,冬至这天也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因此在冬至前后可以适时进补,容易吸收更多的营养,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可以选择温性食物来帮助身体恢复能量,但也要注意不用大补特补,容易让身体吃不消,反而影响健康。
还要注意调整起居运动时间,避免熬夜,早睡早起,锻炼时间也可选择在下午时分,尽量避开早上,早晨天气还冷,空气中氧气含量少,也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特别要多注意。
冬至简单来看就是一个普通的节气,但细细想来,还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
参考资料
[1] 《冬至习俗传说知多少?》.山海经. 2020-12-21 16:51
[2] 《冬至一阳生!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钱江晚报.2014-12-21 12:38
[3] 《今日冬至|北饺子南汤圆,你家乡的冬至日是什么“味道”?》.中国军网.2019-12-22 09:37
[4] 《冬至是一个节日吗?为何总要吃饺子?》.中国新闻网.2020-12-21 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