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少年如何也不会有这样淡然诗意的心境。
有些道理,还是要经历了足够的沧桑往事,才能够了然于心。
如果智慧和领悟都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黄昏有什么可怕的?
《浣溪沙》
宋·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时光渐老,当我们不再被工作束缚的时候,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约上三五好友,春天赏花,夏天钓鱼,秋天望月,冬天煮雪,在白发间插一枝红色的花,互相嘲笑一番。
会玩的人生,永远不会枯燥。
《惠州一绝》
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写下这首诗时,苏轼被贬惠州,年过半百。
然而不管到了哪里,他的生命中始终伴随着对境遇的乐观,和对美食的热情。
年老又怎样,失意又如何,只要有美食可以寻觅,还有什么不能看开?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宋·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小朋友的天真,在于他们的好奇和懵懂。
如果我是好奇又好玩的老人,那我不介意别人叫我老人,你说是吗?
《南乡子》
宋·黄庭坚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
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
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这首词是黄庭坚的绝笔。词人对自己一生经历的风雨坎坷,表达了无限深沉的感慨,对功名富贵予以鄙弃,抒发了纵酒颓放、笑傲人世的旷达之情。全词用语质朴,感情真挚,豪放中隐隐有一股凌厉之气。
《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黄昏有什么可怕的?尚且有满天的霞光可以赏玩。
即便霞光终会散去,那时月出东山,夜空澄澈,比之白天,难道不是多了份诗意?
《归园田居·其一》
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个画卷不是关于青春年少的美梦,不是关于盛年正当的豪情,却是关于“黄昏时期”的追求。
如果当人生的黄昏到来的时候,我们有自己想要的活法,有为之努力的勇气,那么,黄昏只是新的开始。并且,是令人期待的开始。
《武陵春·春晚》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写下这首词的时候,李清照已经五十多岁了,此时的她经历家国破碎、亲人离散、珍宝散佚之后,心境较之前大为不同。
她忧愁国家、感怀人事,其中的愁绪,只怕是那小小的舟船也承载不起。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诗写于李白58岁时,很难想象这首意气风发的诗写于诗人的晚年,但这位诗人如果是李白,那么一切都合理了。
李白58岁时,在流放途中遇赦,他十分高兴,写下这首明快的诗。“轻舟已过万重山”呼应着李白此时愉快的心情,虽然,他此时已经是一个老头子了。
这就是李白,他永远浪漫,永远不老,年龄于他来说,只是数字而已。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写下这首词时,已经62岁了。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光复中原的志气犹存,可朝廷的软弱却让人越来越失望。
此时的陆游在临安,回顾半生,最终还是“不如归去”,“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足以说明陆游此时的心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