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世界级基础设施,稳居全球航运枢纽地位。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全球航运枢纽的硬实力
作为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之一,梅山港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世界级基础设施,稳居全球航运枢纽地位。港区包括10个深水集装箱泊位和1个专用滚装泊位,其中6至10号泊位前沿水深达17.5米,可满足全球最大2.4万标准箱级集装箱船全天候靠泊作业。依托虾峙门、条帚门两条20万吨级深水航道,梅山港区年通航能力超1.5万艘次,形成“一港双航道、全天候通航”的独特格局。
梅山港区以超千万标准箱的吞吐量跻身全球单体集装箱码头前列,并成为全国首个同时服务全球前两大航运联盟(海洋联盟和双子星联盟)的港口。目前,港区共挂靠外贸航线54条,覆盖欧洲、北美、中东等核心贸易区,两大联盟主力航线占比超60%,2024年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预计突破309万标箱,创下历史新高。

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2022年8月以来,海事部门累计保障超12万辆新能源汽车出口。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宁波模式”
在全球绿色能源转型浪潮下,梅山港区依托创新服务与多式联运体系,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标杆港口。针对车企对物流成本的更高需求,港口探索出“新型叠载法”,通过定制支架实现单箱装车量从2辆提升至最多5辆,单车海运成本最高降幅达60%。以宁波-迪拜航线为例,单箱运费28800元下,叠载5车模式单车成本较传统模式减少8700元。
2023年,梅山港区建成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专用堆场和商品车多功能装箱堆场,单日装箱能力从100辆跃升至1500辆。同时,宁波海事局推动海铁联运通道建设,实现新能源汽车从铁路场站“直装上船”,形成滚装运输+“集装箱海铁联运、工厂集卡直装、专业堆场直装”等“1+3”多式联运体系。自2022年8月以来,港口累计保障超12万辆新能源汽车出口。

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有36台是远控桥吊,部分传统桥吊正在逐步改造成远控模式。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智慧化运营的港口标杆
梅山港区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硬件设施,更在于其数智化运营的“软实力”。作为全球唯一单体超千万标箱的混线作业自动化码头,在“双芯”智慧大脑的统筹调度下,该港区释放全球最大规模远控自动化装卸设备集群和超百台智能集卡集群优势,持续提升港区作业效率和服务能级。继去年集装箱吞吐量首破千万标准箱以来,梅山港区保持强劲生产态势,在今年1月刷新宁波舟山港单体集装箱码头单月箱量纪录后,又在2月、3月接连克服航线大规模调整等不利影响,一季度有望以309万标准箱的集装箱吞吐量创下宁波舟山港单体集装箱码头一季度箱量新高。
面对航运联盟的高效服务需求,梅山港区通过动态优化堆场布局、泊位分配及口岸协同,保障船舶准班率达96%。2024年双子星联盟航线投运后,69艘次船舶作业实现“零延误”,彰显港口对超大型船舶的接卸能力和全天候服务韧性。

梅山港区率先制定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装箱推荐标准(试运行)》,累计指导从业人员超20人次,创下2.7万辆新能源车出口“零事故”纪录。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安全与标准的双重保障
新能源汽车作为海运危险货物,对运输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梅山港区率先制定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装箱推荐标准(试运行)》,涵盖积载、绑扎等8大环节35项技术规范,填补行业空白。海事部门联合企业实施“一船一策”动态监测,开展“政企联动”培训,累计指导从业人员超20人次,创下2.7万辆新能源车出口“零事故”纪录。
在通关服务上,梅山港区推出“零等待”审批和口岸联检“一站式”办理,将通关时间压缩至24小时内。针对异地企业试点“前移服务”和“远程查验”,实现“一箱到底”无缝衔接。
从深水良港到智慧枢纽,从标准引领到服务创新,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正以“硬核实力”与“软性服务”双轮驱动,为中国制造走向全球提供“浙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