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甘肃武威:绘就“绿富同兴”高质量发展画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14:43:00    

2025年第一季度,甘肃省武威市在工业经济与现代农业领域交出一份亮眼答卷。数据显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6.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3%,绿色工业与特色农业协同发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

在武威古浪工业集中区,一季度完成产值10.89亿元,同比增长26.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入驻工业企业95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7户,省级科创平台7个。新能源产业尤为突出,古浪县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已建成并网新能源装机105万千瓦,在建及前期项目总装机达505万千瓦。总投资70亿元的“陇电入浙”200万千瓦光伏项目正加速推进,同步建设的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已形成塔筒、叶片等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6.7亿元。

古浪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到“通过“光伏+治沙”模式,北部沙区规划光伏装机远期达1900万千瓦,南部山区风电基地总装机规划380万千瓦,古浪新能源产业与生态治理实现双赢”。

天祝县则以碳硅基新材料产业为突破口,碳化硅2024年产值达26.95亿元。甘肃新玉通新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工业硅项目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标杆。“项目从落地到投产仅用一年,政府‘保姆式’服务让我们倍感振奋。”天祝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陈彪介绍到,该项目预计年销售收入12亿元,将助力天祝打造百亿级碳硅基新材料集群。

在民勤县大坝镇八一村,万亩沙葱种植基地绿意盎然。作为“中国沙葱之乡”,民勤通过“一园引领、多点开花”的产业布局,建成温室沙葱500座、露地沙葱1.5万亩,亩均节水效益达传统玉米的20倍。“沙葱不仅是‘绿色产业’,更是‘富民产业’。”大坝镇党委书记徐世卿介绍,日光温室沙葱每年采收5—6茬,棚均产量达5000公斤以上,棚均收入达10万元以上;露地沙葱每年采收4茬,亩均产量达3000公斤以上,亩均收入达2万元,是名副其实的‘十万元棚’和‘万元田’。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7.2%。

科技赋能也为沙葱产业注入新活力。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工作站落地后,沙葱储运保鲜技术大幅提升,2025年产品远销广东、深圳等地。种植户感慨:“种沙葱让全家年收入翻了番,儿子还通过电商把家乡特产卖到了全国!”

至目前,民勤县沙葱种植已扩大到14个镇,40多个村社,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产值超过3亿元。其中,大坝镇八一村产业园已发展为西北五省最大的沙葱人工繁育供销基地。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马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