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人民法院大章法庭通过一场“无声”的调解,成功化解了一起涉及聋哑听障人士的离婚纠纷案。
原告李某与被告张某均为聋哑听障人士,两人婚后育有二子,但因沟通障碍、家庭琐事矛盾不断,婚姻走向破裂,最终诉至法院要求离婚。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深知,案件难点不仅在于双方无法用语言交流,更重要的是孩子抚养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若处理不当可能影响孩子未来成长,这场“无声的审判”必须兼顾法律公正与人性化调解才能实现真正的“案结事了”。
为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调解前法官主动联系双方家长,通过家长了解当事人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及抚养意愿,搭建信任桥梁。调解中,针对聋哑当事人沟通依赖手语的特点,法官全程采用“手语翻译+纸面书写”双轨模式,将起诉状、调解协议转化为图文材料,认真“倾听”双方的诉求,逐条确认财产分割、债务承担等问题,让当事人“说”得清楚,也能“听”得明白。涉及孩子抚养问题,承办法官结合双方经济条件、抚养能力及孩子成长需求,为双方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引导双方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抚养权问题,通过纸面反复沟通,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并签字确认。

本案中,法院以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理念,通过耐心释法说理,为听障当事人提供“一对一”纸面沟通服务,借助亲属力量辅助调解,法律文书同步转化为图文材料,消除沟通壁垒,提升调解成功率,既维护法律尊严,又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调解“无声”,司法有情。下一步,嵩县法院各派出法庭将继续以“如我在诉”的情怀,努力让弱势群体当事人诉讼无障碍,诉讼有保障,努力为每一位当事人提供公正、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曹金晶 邢显显)
【编辑 滢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