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伊始,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了协鑫集成芜湖基地,并与相关业务负责人就公司产能爬坡情况、光伏技术迭代和新产品后续量产计划等内容作交流。

协鑫集成为协鑫集团有限公司旗下A股上市公司,光伏组件业务贡献公司的营收主要增量。近两年,该公司组件业务收入占比增加,系统集成业务占比降低,2023年组件业务收入占比攀升至历史新高。截至2024年底,该公司已建成合肥、芜湖、阜宁三大生产基地,形成30GW高效组件与16GW N型TOPCon电池的年产能规模。
记者实地探访的协鑫集成芜湖一期电池产能以TOPCon为主,同时储备有BC电池及叠层技术。2024年底,该公司发布了基于BC技术的GPC2.0高效组件。

“目前公司GPC效率爬坡速度超预期,有望提前实现规模化量产。”在实地探访协鑫集成芜湖基地时,协鑫集成管理层对第一财经记者介绍,截至2025年2月,公司GPC2.0电池效率突破27.5%,较去年12月底提升0.4个百分点。“公司预计在今年二季度推出GPC3.0产品,效率预计超过27.8%。”
在降本路径方面,该公司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通过金属无银化、0BB(无主栅)等技术进一步降低成本,后续将根据效率爬坡情况释放产能。
“目前分布式市场出现多元化的需求,单一产品无法满足。公司布局BC技术是通过对于市场需求和自身研发实力的双重考量。”协鑫集成晶硅研究院执行院长翁航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公司在GPC产品上已经布局多项专利,专利申请数量每年都在增长。
谈及BC和TOPCon技术之间的差异,翁航认为,技术比较是研发专家和学者们判断和争论的事情,但是一个技术产业化程度,市场欢迎程度是市场直接可以回答的。“合适的就是最好的,目前BC在分布式场景,比TOPCon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2025年,协鑫集成继续推动48.42亿元定增计划,用于芜湖二期10GW电池项目及流动资金补充。今年,该公司还计划将徐州鑫曜的部分TOPCon产线升级为BC电池产能,初期规划产能为12GW。
“N型技术是产业升级的未来趋势。”协鑫集成总裁蒋卫朋曾公开表示,就N型技术的几个细分方向而言,TOPCon技术产业化和商业价值更好一些。在现有的TOPCon基础上再深挖,转换效率仍有提升空间,并且TOPCon可以和BC、钙钛矿、异质结等技术结合。

“这两年海外市场环境变化较大。”协鑫集成市场部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海外市场是毛利和营收都比较好的市场,2019年公司海外市场的出货量基本占全球出货量的60%,但是去年开始公司海外出货量逐步下降,海外销售占比有一定幅度的下降。“海外市场仍是公司重点布局的市场,但预计未来国内市场需求和海外市场需求基本呈现50%和50%的比例。”
据协鑫集成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该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约5500万元至800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预计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000万元至5000万元。
谈及公司去年业绩预盈的原因,协鑫集成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组件业务深耕国内市场,调整接单策略,全年实现国内央国企大型招投标项目中标规模位居行业第一梯队,电池产能及组件产能开工率居行业前列,光伏组件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市场占有率及行业出货量排名提升。
(文内图片摄影:陆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