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硝烟散尽,誓言犹在:老兵重返老山,追忆峥嵘岁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3:35: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培乐

今年是原济南军区67军赶赴老山前线作战40周年。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很多老兵都回到了那段曾经血与火的前线,去怀念这一晃而过的40年。曾经的战场已经郁郁葱葱,曾经的房东已经作古,而烈士们则静静躺在麻栗坡烈士陵园,化作了纪念墙上一个个闪光的名字。

原67军的一等功臣都昌林、刘海洋、王立品和王宝忠,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到了那个曾经的战场。“40年后,当我们登上老山和八里河东山主峰,远眺那拉口曾经战斗的166高地,已被茂盛的树木和青草所覆盖,早已没有当年激烈战斗的痕迹。”王立品说,他们第一站先去了当年战前训练借住的房东家,可惜房东夫妇都已经去世。房东当年8岁的儿子,现在48岁的中年人接待了他们。

“一到那个地方,思念就如泉涌,像放电影一样地闪现。”王宝忠说,站在房东家现在的新房前,虽然只过了40年,但是就像是不同的世界。

随后,他们和战友们一起来到当年临上阵地之前训练的水地房,当年的影子几乎找不到了,到处是新建的房子。王立品和自己的老班长李忠良感慨良久,李忠良当年抓起滚进洞里的手雷往外扔,被炸掉了左手。随后,功臣们和战友们一起来到了麻栗坡烈士陵园。烈士纪念墙上,昔日战友们的一个个名字,勾起了他们记忆中最痛的神经。

“梁岭,回家!”烈士纪念墙前,都昌林和战友一起来到所在连队牺牲的战友名字前,一个一个高喊着战友的名字。在雨中,他们一个人喊名字,一个人喊回家,声音哽咽,哀痛的表情让人动容。

随着王立品的镜头,记者看到了长长的烈士纪念墙,一个个烈士名字,密密麻麻,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曾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到了这里,特别是看到熟悉的名字,眼泪都止不住地流。”原595团的一等功臣刘海洋也回到了老山,他们还拍了595团参战的一部短片,通过真实的历史镜头,记录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595团大功九连的战友,一起高唱《战友之歌》,这首歌曲让大家泪流满面。

他们还一起登上老山主峰,凭吊李海欣烈士。从这个制高点,眺望当年战斗的地方,曾经炮火连天的地方,如今郁郁葱葱,全然看不到一点当年的影子,但路边的“小心地雷”提示牌,仍在时刻提醒着当年的战争。

“回想1985年8月5日至11月21日那108个日日夜夜,我们坚守在阴暗潮湿的猫耳洞内,克服了艰苦的自然环境、生存环境,同敌人斗智斗勇,抵抗住了一万多发炮弹轰炸,打退了敌人几十次的偷袭和进攻,牢牢守住了阵地,完成了上级交给我们的战斗任务。”记忆的闸门打开,王立品难掩激动。战后,包括王立品在内,他们班六人荣立一等功,王立品所在班荣立集体一等功,王立品所在排荣立一等功,王立品所在连队被成都军区授予老山坚守英雄连。

“有七名战友(王立品所在连队牺牲五名战友,另外两名牺牲战友是配属他们连队的机枪连的人员)为了完成战斗任务,献出了他们年轻宝贵的生命,是他们的流血牺牲为我们铺平了胜利之路。”王立品说,40年后的回望,更加怀念一起战斗过的弟兄们,“他们的牺牲换来今天的和平和繁荣,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生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