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朱棣为什么是千古一帝?究竟有何贡献?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5 09:33:57    

朱棣的功绩历史上没有皇帝能与之比肩?可以说,这句话能承包不少人一年所有的笑点。朱棣此人,算得上一个勉强合格的二代皇帝(建文帝就不算进去,因为朱允炆在位的几年中最大的事就是和朱棣打仗),注意用词,“勉强”。至于所谓的“大帝”,朱棣差的不止十万八千里。

之所以有人能产生这种认识,很大的可能性是受到《明朝那些事》的影响,因为当年明月本身就是明粉,所以在描写朱棣时,会有主观的感情色彩在其中。那么,在此不妨列举一下朱棣做过被认为够资格称为“大帝”的事迹。

首先,肯定有人想到五征蒙古。朱棣五次举全国之力,出塞北伐,意图彻底剿灭蒙古。然而,如此声势浩大的出征,结果如何?只能用两个词来描述:徒劳无功,劳民伤财。

《明史》对于朱棣的几次出征,有很详细的描述:

秋七月癸酉,淇国公丘福为征虏大将军,武成侯王聪、同安侯火真副之,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为左、右参将,讨本雅失里。八月甲寅,丘福败绩于胪朐河,福及聪、真、忠、远皆战死。

此为明成祖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他派遣丘福为大将军,征讨本雅失里,但最终丘福兵败身死(本次军事行动不算在明成祖五征蒙古的系列军事行动中)

五月丁卯,更名胪朐河曰饮马。甲戌,闻本雅失里西奔,遂渡饮马河追之。己卯,及于斡难河,大败之,本雅失里以七骑遁。丙戌,还次饮马河,诏移师征阿鲁台。 六月甲辰,阿鲁台伪降,命诸将严阵以待,果悉众来犯。帝自将精骑迎击。大败之,追北百余里。丁未,又败之。己酉,班师。

这是明成祖第一次北伐取得的成果,可以说此次的征讨效果不错,遭遇到了鞑靼的主力部队,并且将之击溃。 可以说,这是唯一一次真正达到战略目的的北伐。

第二次是针对瓦剌的军事行动。因为当时蒙古的主要势力为瓦剌和鞑靼,其中瓦剌为黄金家族。明成祖第一次征讨的目标为鞑靼,而鞑靼也被明成祖打得一蹶不振,所以瓦剌趁机崛起。 征讨瓦剌的军事行动也取得了成功。瓦剌从此臣服,值得注意的是,瓦剌并没有鞑靼那么惨,瓦剌首领马哈木之是看清了形势,认为不可能战胜明朝,所以一时臣服。

三月丙寅,诏有司遇灾先振后闻。乙亥,阿鲁台犯兴和,都指挥王唤战死。丁丑,亲征阿鲁台,皇太子监国。戊寅,发京师。辛巳,次鸡鸣山,阿鲁台遁。

秋七月己未,阿鲁台弃辎重于阔栾海侧北遁,发兵焚之,收其牲畜,遂旋师。谓诸将曰:「阿鲁台敢悖逆,恃兀良哈为羽翼也。当还师翦之。」简步骑二万,分五道并进。庚午,遇于屈裂儿河,帝亲击败之,追奔三十里,斩部长数十人。

夏四月戊申,皇太子监国。己酉,发京师。庚午,次隰宁,谍报阿鲁台走答兰纳木儿河,遂趋进师。五月己卯,次开平,使使招谕阿鲁台诸部。乙酉,瘗道中遗骸。丁酉,宴群臣于应昌,命中官歌太祖御制词五章,曰:「此先帝所以戒后嗣也,虽在军旅何敢忘。」己亥,次威远州。复宴群臣,自制词五章,命中官歌之。皇太子令兔广平、顺德、扬州及湖广、河南郡县水灾田租。六月庚申,前锋至答兰纳木儿河,不见敌,命张辅等穷搜山谷三百里无所得,进驻河上。

最后三次的征讨,都是针对鞑靼的阿鲁台。通过记载可以发现,最后三次的战果并不是很明显,尤其是最后一次,连敌人的影子都没有见到。而在过程中,户部尚书也以劳民伤财的理由劝谏朱棣,但朱棣不听,反而关押户部尚书。

所以说,所谓的五征蒙古,不过是劳民伤财的军事行动罢了。而这几次出征所留下的烂摊子,全部都由他的孙子朱瞻基收拾了。

而朱棣班师途中,撤销了长城以北的卫所,从此之后,明朝不仅没有能力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更是在对蒙古的战略上有主动转为被动,由积极出击转为消极防御。

第二个,就是郑和下西洋。在此之前有必要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元朝的著名航海家汪大渊。汪大渊此人是民间航海家,他曾经两次出海探险,其经历范围极广,包括今天的西亚,北非,莫桑比克海峡,东南亚甚至澳大利亚。他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岛夷志略》。

之所以提到这个人,是因为郑和下西洋的路完全是沿着汪大渊已经走过的地方走了一遍,甚至还没有汪大渊走得远。然而,今天却没有几个人记得汪大渊。

同时,这也反映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第一,宣扬国威,发展朝贡贸易,这对于民间贸易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朱棣所需要的就是通过发展朝贡贸易来彻底取代民间海外贸易,以此进一步加强海禁;第二,增加内帑收入。郑和下西洋,这并不是明朝政府的官方行为,而是朱棣作为皇帝的个人行为,目的出了第一个,还有就是搜集海外奇珍异宝,奇花异兽供皇帝享乐。这也就是为什么文官反对航海,且在朱棣死后大量销毁航海记录和船只的原因。

由此,朱棣派郑和下西洋,一没有能后达到探索新大陆的目的;二没有增加国库收入,反而使得国库亏空;三则进一步打压了民间贸易。这值得夸耀吗?

最后,至于永乐大典,请记住一句话,明人好古书而古书亡。

而朱棣死后,留给继承人的是一个已经龟缩到长城以南消极防御,民生凋敝,经济疲敝的烂摊子,朱瞻基花了十年时间修生养息,才还不容易有些起色,但军事上,明朝自此之后彻底一蹶不振。

这,就是一个平庸皇帝朱棣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