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小鹏、广汽领衔,广东车企在上海车展秀出机器人“肌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9:5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巩兆恩 上海报道

4月23日,上海车展拉开帷幕,在AI技术的托举下,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与功能不断演进,除了汽车产品,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领域走进大众视野,“粤字号”选手不在少数。

小鹏汽车新“车模”——小鹏机器人IRON现身展台,与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现场碰拳互动展示,与现场观众招手、打招呼、比耶、点赞,吸引大量观众与媒体驻足观看,关注度一度盖过汽车产品本身,成为车展首日的“顶流”。

这是小鹏机器人首次亮相公开场合,并与观众互动。相比此前IRON在小鹏工厂流水线上助力生产的行走视频,此次亮相上海车展的小鹏IRON走路姿态进步明显。

据了解,小鹏IRON按仿人结构设计,以1:1类真人的姿态展现,其拥有超60个关节,可模拟人类站立、躺卧、坐。据何小鹏介绍,小鹏机器人整体全身的平衡动作,完全为内置大模型。目前该机器人已在其工厂被投用,计划明年量产面向工业的L3级人形机器人。

“十年前,新能源汽车还是车展上的新鲜事物,而现在已经成了绝对主力。下一个十年,我想人形机器人也会越来越多地现身车展。”何小鹏判断,未来机器人进入家庭需要几年时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

小鹏IRON并不是本届上海车展上唯一“广东籍”的机器人。行业竞逐AI,广汽集团在本届车展中也将视野拓展至“天、人、车、家”四大场景,以具身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AI成果,成为汽车产品之外的展出重点。

2024年底,广汽集团已发布其第三代人形机器人GoMate,采用行业首创可变轮足移动结构,具有高效率(最大通行速度达15km/h)、长续航(续航可达6h)、强安全(具有复杂地形安全越障能力,具备良好人机共存能力)等特点。目前,广汽人形机器人已率先在广汽传祺、埃安等主机厂车间生产线和产业园区开展整机示范应用。

在机器人整机产品研发的同时,广汽也大力推进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如电机和驱动等)的自研,第三代人形机器人本体使用的电机、驱动器、灵巧手等核心零部件由团队全栈自研。

按照规划,2025年,轮足人形机器人将进行试产并建立应用示范场景,首个人形机器人应用示范区在广州落地;到2026年,轮足人形机器人基于广汽产业生态小批量应用;到2027年,远程操控的轮足人形机器人将实现大批量推广应用;到2028年,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将批量应用。

“基于自研的智能辅助驾驶算法,广汽提出了3D定位与地图构建的高精度算法架构,让机器人在复杂的居家场景中,具备全自主导航能力。”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在上海车展演讲中强调,广汽集团要让机器人成为生活的伙伴。

长远来看,要在2030年实现机器人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助力实现“万亿广汽”战略目标。

除了小鹏、广汽两家车企领头,助力具身智能的部分零部件企业同样参展,为市面上的人形机器人注入更多广东基因。

总部位于广州的导远科技,在今年上海车展上展示了多种形态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其打造的多款高精度定位产品不仅在汽车领域已达成数百万套级别的广泛应用,也已在具身智能等领域批量交付。

以其高精度定位系统为例,不仅为汽车提供厘米级定位,也在为以人形机器人为主的具身智能提供精准的姿态测量以灵活适应复杂环境,可以赋能任何需要移动的智能终端以平衡控制能力,是让汽车更安全、机器更聪明、智能设备更协同的关键技术。截至目前,导远科技的IMU模组已成功交付国内多家企业的四足和人形机器人项目。

“粤字号”机器人组团出击,背后是广东具身智能产业的孕育与支撑。广东省工信厅的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22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9年的4.47万台(套)增长到2024年的24.68万台(套),自2020年起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一,全省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截至2024年末,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过1500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第一。

近期,广东还制定出台了《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优质企业、打造应用场景、部署高能级平台、培养引进人才、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12条“干货”政策措施,力争实现“六个一批”,即攻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优质企业、部署一批高能级平台、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引进培育一批优秀人才、完善一批标准法规制度。

“广东作为国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最齐全、生态最完备、应用场景最丰富的集聚区,兼具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市场应用等多方面优势。”广东省副省长王胜此前表示,接下来在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方面,广东要突出人工智能、机器人在重点领域应用赋能,组织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在医疗、交通、安全等领域广泛拓展应用;组织开展“机器人+”行动,围绕工业、农业、城市管理、特种作业等领域,挖掘开放应用场景。

同时,依托重点产业集群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试点,每年择优支持工业领域大模型和应用解决案例,每个给予最高800万元奖励。

“广东的机器人产业是全国最好的机器人产业,不只是机器人‘七剑客’,未来两三年可能会涌现出‘七十剑客’。”今年3月,何小鹏预测称,广东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在未来的两三年里,广东的机器人产业可能会涌现出数百家创业公司,再经过10年甚至15年的发展,最终会有几家巨头公司在广东出现。

按照规划,接下来,广东将组织实施“智能机器人”重大专项,重点加快端到端机器人用大模型等核心技术攻关,全力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