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称为灯火节,因为灯火通明和喜气洋洋的气氛,被人们形容为良辰美景。
在这天,男女老少,成群结队上街游玩。猜灯谜,赢灯笼,吃元宵,开开心心过完春节最后一天。
这么欢快的节日是如何开始的呢?
元宵节起源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起源古老。远古时节,火被认为是天神降下的神物。因此祭祀的时候,夜里烧起火把,被认为能驱赶疾病虫灾,来年获得丰收的重要仪式,后来火把节慢慢演变成元宵节。
东汉明帝时期,汉明帝推崇佛法,听说印度每逢正月十五是参佛的良辰吉日。
于是汉明帝便下令在正月十五在宫中和寺庙中“燃灯表佛”。
贵族们纷纷效仿,慢慢的从宫中传到民间,再由中原向全国发展。
元宵节传说
在中国,每一个节日都有其丰富的内涵,重要的日子当然少不了传说故事,元宵节也不例外。
小编大概整理了一下,关于元宵节的传说,大概有几个说法,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传说一:汉文帝为纪念平定“诸吕之乱”而定的节日。
汉高祖刘邦死后,太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刘盈这孩子挺悲催的。老爸汉高祖威武霸气,老妈吕后性格强势说一不二。
现代育儿心理学告诉我们,父母太强势,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性格懦弱胆小。
刘盈便是如此。
吕后把汉高祖爱妾戚夫人做成人彘后,让儿子围观了戚夫人的惨状。
吕后的本意是让儿子锻炼一下胆量,同时也告诉他,咱们的敌人都团灭了,以后放心当皇帝吧。
谁知道刘盈胆子实在太小了,竟然被吓出病来,缠绵病榻,很快就撒手人寰。
刘盈死后,吕后独揽政权,虽然没有登基为帝,但却是实际上的王,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
朝中老臣敢怒不敢言,一直默默隐忍,直到吕后病死后,才敢商量如何赶走吕后留下的爪牙,恢复刘氏天下。
吕后族人自从吕后去世后一直惶惶不安,他们也知道吕氏一族必然有一劫。
于是,当时任上将军的吕禄便召集族人密谋作乱,想垂死挣扎拼一把,看看是否真的能扭转乾坤。
可惜,在齐王刘囊和开国老臣周勃、陈平抵抗下,吕氏族人一败涂地。
平乱成功后,汉高祖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为汉文帝。
汉文帝深感和平来之不易,于是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从此正月十五变成了一个普天共庆的节日,名为元宵节。
传说二:涉及一男一女,女主角名为元宵,男主角是能掐会算的东方朔,配角为汉武帝。
东方朔机智幽默 ,是汉武帝身边的宠臣。
有一天,东方朔在御花园游玩时,误入小道,看到一个宫女正在井边哭泣,意欲轻生。
东方朔连忙上前搭救,问明原因。
原来宫女名为元宵,家里还有父母和妹妹。自从入宫后就没见过家人,每逢腊尽春来时,就特别思念家人。她自责为人子女却不能尽孝父母 ,不如一死了之。
东方朔听完元宵姑娘的倾诉,深感同情,便拍拍胸脯说:这件事包在我身上,我肯定让你见到家人。
东方朔出宫后,乔装打扮一番,假装道士在闹市里摆摊占卜。
东方朔本来就能掐会算,很快慕名而来占卜的人越来越多,但奇怪的是来问卦的人几乎都得到了“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
这还了得,大家都陷入恐慌之中,纷纷求问解灾方法。
东方朔说:“正月十五傍晚,火神会派一位红衣神女下凡放火,至于破解之法,需要你们求助最有本事之人。”
说完就拂袖而去,深藏功与名。
在封建王朝,谁最有本事?除了真龙天子还能有谁。
于是百姓们便聚集在宫门外求助天子。
汉武帝听说此事后,便请来智囊团代表东方朔,问他有没有办法破解。
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东方朔,当然不能坦白告诉汉武帝这都是他搞出来的事。
于是他假装不知情,捻了捻胡须,伸出五指装模作样掐算了一下,便胸有成竹地说道:“火神喜欢吃汤圆,臣听闻宫中有个叫元宵的宫女擅长做汤圆,不如十五晚上让元宵宫女做好汤圆供奉火神,同时下令百姓们家家做汤圆上供火神,燃放烟花爆竹,这样便能瞒天过海。最后通知城外百姓进城观灯,宫廷人员混在其中可消灾解难。”
于是,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挂着灯笼,放着鞭炮。
城里城外百姓都挤在一起观看灯笼,热热闹闹,一片喜庆。
宫女元宵的家人也在观灯的行人中,当他们看到写着“元宵”的宫灯时,大声喊道:“元宵!元宵!”
宫女元宵听到喊声后,终于和家人团聚在一起。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
汉武帝大喜,于是便下令正月十五这一天全城放烟火,家家户户都要做汤圆供奉火神。
因为宫女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于是人们把汤圆也叫做元宵,这一天叫做元宵节。
除了这两个传说外,还有元宵闹厕神一说。
据说厕神名为紫姑,是一大户人家的妾室,因为貌美不被大妇所喜,在正月十五晚被害死,死后她怨念未消,玉帝怜惜她红颜早逝,便封她为小神,神位就在厕所边上或是牲畜之住所。
于是民间便有传说,正月十五晚上煮一晚元宵供奉她,可以保佑来年家宅平安。后来便有元宵闹厕神一说。
这些传说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说法,总之故事越接地气,流传越广。